歷年計畫
都市再生總體規劃-一種地方參與的社區活化實驗
萬華是臺北盆地發展最早的區域,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稱,曾是北臺灣重要的社會政經中心。隨著臺北都市快速變遷,商業重心逐步東移,萬華地區的都市生命週期由盛轉衰,出現產業沒落、老舊住宅無力更新、高齡化人口偏高以及生活環境品質下降等現象。因此,本計畫將以跨系課程為核心,與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學、原住民長青學苑合作,並邀請大理高中共同參與,推動「都市再生社區」、「在地健康照護」、「文化產業復興」以及「我與都原長青學苑有約」活動,進一步結合高中端、大學端、社區端師生,以都市再生為核心重振萬華。
表達性治療嘉年華會:跨世代在創造中藝耆發現療癒之道
本校所處之臺北市已成為「超高齡直轄市」,特別是60歲以上被暱稱為「隱形病人」的照顧者也逐年增長,老老相護已成為健康照護重要議題。表達性治療以原生、創造、美感與心理治療等概念為介入基礎,融合長者生命經驗及智慧,鑲嵌藝術媒材為溝通表達媒介,提供面對身體-心理-靈性(Body-Mind-Sprit, BMS)的整全服務。本計畫將在社區中開設工作坊,形成生命經驗交流與支持據點,培育學生具備高齡者健康照護與心理健康促進心理諮商專業能力,增加就業競爭力;長者亦可獲得專業訓練經驗,應用於生活照護中。
永續都會礦山:咖啡休閒健康與永續環境暨潔淨能源跨域共生
根據國際咖啡組織 (ICO)統計,臺灣咖啡市場年產值約800億元,每人平均年消費咖啡杯數大約204杯。然而,在這麼龐大的咖啡需求下,製作咖啡所產生的咖啡殘渣並不一定會得到完善的處理或者是再利用。本計畫將透過咖啡渣的循環再利用,來達到SDGs相關目標,其中包含:良好健康與福祉、負責任的消費及生產、永續城市及社區、乾淨用水及衛生、可負擔及乾淨能源及優質教育。
打造臺北城西(艋舺)文化資產與數位學習基地-虛擬博物館的建置與利用計畫
縱觀臺北市的歷史發展與地景變遷,係由不同族群知識、技術所累積的成果;文化資產不僅呈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地景,也建構其國家文化主體性。本計畫兼具文史整合、數位技術及影像紀錄之能力,以史地整合為特色,擬以文化資產與數位學習基地的建立,透過虛擬博物館,結合當地社區與高中小學中。希望藉由社區、高中小學與本校之合作,建立產學合作及實習培訓課程之機制,有利於學生學習、社區再造與建構基本能力,熟悉未來就業環境,提升職場競爭力。
本計畫之宗旨以城西樂齡快樂生活為核心,透過人才培育、在地連結與夥伴關係三大面向,建構起玩耍樂活與永續發展(SDGS)目標。期望建構出一個具專業化的與在地化之快樂標竿社區;並能普遍化的提升樂齡觀光知能與循環經濟的發展。最後期望這樣的努力,能與大家一起帶動國際化的經濟發展與文化復興,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青年返鄉發展。
非音樂的價值,能體現多元的功能。
B.引導音樂系學生認識潛在音樂市場,並培訓學生社會實踐、以音樂服務群眾的能力(對應 SDGs 目標 8: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
C.透過介紹多元音樂給一般民眾,提升不同社會階層及年齡層的藝文素養(對應 SDGs目標 3: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for people)。
D.提供民眾接觸音樂藝術的高品質展演活動,並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對應 SDGs 目標 4:Quality education)。
最新消息
標題 | 日期 |
---|---|
2024-11-20
|
|
2024-11-18
|
|
2024-11-18
|